當下社會還是有很多人都害怕體檢,因為不體檢沒毛病,一體檢渾身是問題。
但是逃避體檢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一定要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避免健康狀況惡化,做到吃嘛嘛香,身體倍棒。
體檢對于我們維系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每次拿到體檢報告,這些重點指標你看對了嗎?體檢時一定要注意血壓這個指標,一般情況下,收縮壓處于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處于80-89mmHg為正常血壓高值。通常舒張壓(即下壓)超過90或收縮壓(上壓)超過140都可能成為高血壓,如果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很容易引起腦梗塞、高血壓性心臟病等。不過,高血壓并不是一次檢測血壓就能判定。體檢時,血糖也是必查的一個指標,正常情況下,空腹時測量的血糖范圍應在3.9~6.1mmol/L之間,超過6.1,又沒達到7.0,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人之間,需要干預和關注。血糖超過7.1時,就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了。
血脂檢查通常包括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這四項血脂指標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次是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同樣也是心腦血管病致病的危險因素,這三項指標若是高了,需要小心提防。在進行血液檢查時,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mol/L,甘油三脂>1.7mmol/L、總膽固醇>5.6mmol/L,一般認為是血脂偏高現象。血紅蛋白若明顯低于參考值是貧血表現,需要進一步查找原因;血小板數值偏離正常值過多,可能引發心梗等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白細胞升高往往可能是因為體檢者出現了細菌性感染,導致各身體器官和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癥等情況。通過心電圖數據,一般可以判斷出心臟是否有問題。常見的心電圖問題有竇性心律不齊、心肌缺血、心動過速等。正常來說,成年人正常的心率為60-100次/分,當然,年齡、性別或者其他生理因素都可能引起差異的存在,比如男性心率較女性慢,運動員心率比普通人慢等。常見的肝功能五項包括膽堿酯酶、γ-谷氨酰基轉肽酶、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其中,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的指標高于檢驗參考值,說明已出現肝功能損傷需要及時就診。主要三項指標:尿素氮、肌酐、尿酸。單純尿素氮偏高不能說腎臟有病,但需要定期復查。如果肌酐值偏高,要到醫生處檢查。我們拿到報告后要重點關注每一項的小結以及最后的總檢報告和建議。體檢中會有一些指標處于“臨界值”,對于這些“準病人”,不一定要吃藥治療,但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進行干預。必要時可與醫生及時溝通,將個人的家族病史、生活習慣等信息告知,征詢專業意見。 3、不能機械地看數值
不能機械地看數值,而是應先與以往的體檢報告進行對比,看看哪些發生了明顯變化,若某些指標持續升高,應及時找醫生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