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去體檢,體檢完畢出報告拿在手上的時候是否會一臉懵?是否會一臉的疑惑這是啥?這是啥?其實啊這都是我們對體檢報告里面的化驗單看不懂導致的。那么體檢報告里一般我們最常見的大概就是肝功能化驗單了。
由于肝臟的代謝、轉化、解毒等功能,都是要通過血液為載體作用于全身的,所以,檢測血液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能夠直觀地反映出肝功能的情況。肝功能指標,主要分為三大類——轉氨酶、膽紅素和蛋白。

一、轉氨酶
1.肝功能異常可導致轉氨酶升高
肝臟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將人吃下去的食物轉化為可供人體使用的糖、脂肪、蛋白質,轉化好后,通過血液運往人體各器官。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轉氨酶局限在肝細胞內部,能通過肝細胞膜的量是有限的;而當肝細胞受損時,細胞膜的通透性會增強,更多的轉氨酶就會進入血液,導致血液檢測時轉氨酶升高,臨床表現為肝功能異常。
2.轉氨酶升高不總代表肝功能異常
然而,轉氨酶高低和肝功能異常并不是互為因果的。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肝功能異常都會表現為轉氨酶升高,很多肝癌患者的轉氨酶都是正常的。另一方面,轉氨酶并非只有肝臟里才有,心臟、肌肉里都有,這些部位發生了病變同樣可能會引起轉氨酶的升高。
二、膽紅素
1.膽紅素是有用的正常代謝物
膽紅素是人體血液細胞死亡后正常代謝的產物,血液中的紅細胞死亡后產生間接膽紅素,經過肝臟的轉化變成直接膽紅素,之后絕大部分會進入膽汁流入十二指腸。這時,膽紅素會變廢為寶,幫助人體吸收脂肪和蛋白。
2.膽紅素升高可表現為黃疸
黃疸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梗阻性黃疸:膽道阻塞,膽汁無法排出,經膽道毛細血管逆流入血液,這叫梗阻性黃疸。
肝細胞性黃疸:肝細胞受損,無法將間接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導致血液內間接膽紅素堆積,這叫肝細胞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血液出現了問題,紅細胞大量壞死,產生過多間接膽紅素,肝臟處理不過來,這叫溶血性黃疸。
無論哪種原因造成的黃疸,都意味著人體很可能發生了某種病變,因此膽紅素是醫生診斷時比較在意的指標。

三、蛋白
在化驗單里,蛋白主要是血清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兩項。與前兩項相反,蛋白異常只有偏低的情況。
蛋白是反映肝功能情況最具參考性的指標,如果肝功能受損,肝臟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就會導致血液中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液蛋白含量減少,滲透壓下降,水會從血液循環中跑到組織里。肝硬化病人常伴有的腹水,就是這樣產生的。
以上就是反映肝功能的三大類指標,醫生要作出臨床診斷,還需要更多的其他證據。例如在肝膽外科,醫生還要參考是否有腹水、是否有肝性腦病的癥狀,以及凝血功能等。
四、總結
最后總結一下,大家拿到體檢報告時請牢記:轉氨酶輕度升高不具有太大意義,但膽紅素和蛋白指標異常則需要引起警惕,則需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相關閱讀
肝功能檢查能查出什么?它竟然可以排查出這些疾病?